搜索
首页 » 理论研究

六盘水与台湾山地旅游产业合作前景初探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处,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对台政策也发生重大转变。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提出了“叶九条”,1983年发布“邓六条”,大陆逐渐把原来的“解放台湾”调整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大陆还提出了了“两个寄希望”,“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大力呼吁两岸实现“三通”。大陆政策的转变对台当局保守对抗的两岸政策形成重大冲击。1987年,岛内政治发生剧烈变化,台当局更在民意的压力下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并废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令”,相继开放了“党禁”、“报禁”、等,两岸正式由隔绝走向开放,这是两岸关系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大事件。两岸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在岛内民众获准回乡探亲后,很多人也开始到大陆旅游观光,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为两岸旅游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开展两岸山地旅游产业合作,有助于推进两岸进一步交流,增加两岸同胞接触与往来。

一、山地旅游概述

山地旅游又叫山地生态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以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山地立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传统人文活动流传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1]。山地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上发展最快的重要内容,在北美、欧洲、澳洲的许多发达国家参加户外生态旅游活动的游人已达旅游总人数的20-25%,山地旅游年均增长率已达到25-30%以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山地旅游产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山地观光旅游产品。

山地具有最丰富的景观类型,其中观光资源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观光旅游是我国发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旅游活动形式。现代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摒弃传统观光产品,奇峰怪石、平湖深涧、天象奇观、宗教建筑、生物景观等丰富多彩的观光资源可以成为山地旅游重要的吸引物。

(二)科普教育旅游产品。

山地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丰富、景象万千的自然和人文博物馆,山地资源是人类最大的知识宝库。利用山地资源可以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旅游产品:地质地貌资源可以开发地质教育产品,林地可以开展生物教育,居民区可开展农耕农事教育等。通过各类科普教育产品的开发,可以将山地旅游和教育紧密结合,融教育于娱乐中。

(三)山地体验旅游产品。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只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和情境的需求。因此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重视游客的参与性,参与体验应该成为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重心。山地旅游可以成为现代都市人提供山地环境体验、山野劳作体验、山地文化体验等各类体验产品。

(四)山地疗养度假旅游产品。

山地有别于其他旅游地的显著之处在于其优良的原生型生态环境,特殊而复杂的立地类型使山地拥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优美的景观、洁净的水体等各种类型的疗养度假资源,立足于这些资源可以开展具有健身、度假、疗养、保健等多种功能的疗养度假旅游产品。

(五)山地运动旅游产品。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在环境优越的野外环境参加各类运动。山地证实开展运动的优良场所。在山地环境下可以开展攀登、探险、野外生存、户外拓展等各类运动产品。

(六)山地文化旅游产品。

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山地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于此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山地文化旅游产品大致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宗教文化,“自古名山僧占多”,我国众多名山大川与佛教和道教融为一体,佛家的道场和道家的洞天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旅游文化,是山地文化旅游产品重点之一;第二是农耕文化产品,山地中散步者相对原始的村落,保存了传统的农耕劳作习俗,是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第三类文化旅游产品是民族旅游产品,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山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是山地文化旅游旅游的重要内容。

二、六盘水与台湾开展山地旅游产业合作的前景分析

当今世界,旅游产业的开放与合作日益重要。它是国家或地区间增进了解、加强联系、建立友谊的基础,也是推进其他产业合作的基础。尤其是在六盘水与台湾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开展山地旅游产业合作,还可以达到促进双方人员交往、增强双方经济联系的目的,并为双方增加就业、助推脱贫等作出贡献。因而,山地旅游产业的合作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而目前又有许多有利条件推进两地山地旅游产业合作。

(一)两地地形地貌相似,山地旅游资源丰富。

1.六盘水山地旅游资源基本情况。我市是典型的山地喀斯特地型,地处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市境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因北盘江的强烈切割侵蚀,起伏剧烈。一般地区海拔在1400至1900米之间。地面最高点在钟山区二塘乡韭菜坪,海拔2900.3米,同时也是贵州省海拔最高点;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相对高差2314.3米。地貌景观以山地、丘陵为主,还有盆地、山原、高原、台地等地貌类型。山峦众多,延绵起伏;沟壑纵横,深履险峻,市境山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名山、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漂流峡谷河段、林木、草场、野生动物栖息地、特色村落与园林等各显风姿,再加上夏季凉爽的气候,正是发展山地特色旅游的最佳之地。

六盘水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野玉海、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坡上草原、阿勒河等众多山地旅游景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380余平方公里,园内有世界“最大的天坑”;有世界上“最深的竖井”;有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有北盘江大峡谷;有地下溶洞;有高原佛光;有喀斯特地貌石林峰丛;也有远古鱼龙化石和古人类遗址等。同时,还有北盘江、牂牁江、阿志河、月亮河及众多的高山湿地。

2.台湾地区山地旅游资源基本情况。中国台湾地区,是指台湾当局实际控制下的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与澎湖列岛),以及福建省的金门、马祖、乌丘等岛屿,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位于东南沿海大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岛上三分之二面积为高山和丘陵,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分别为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台湾主要河流有浊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台湾拥有郁郁葱葱的阿里山、水清波碧的日月潭、能歌善舞的台湾“高山族”等山地旅游景区。

六盘水与台湾地形地貌均以山地为主,为开展两地山地旅游产业合作提供了基础,山地旅游将在两地得到较大发展。

(二)山地旅游市场潜力大,合作前景广阔。

2008年至2015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累计超过1200万人次,年均增长71.8%;其中,团队旅游超过940万人次,“个人游”超过260万人次。2014年,两岸双向旅游人数达858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322万人次,同比增长47.0%,为台湾创造2186亿新台币的旅游收入;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人数536万人次,同比增长3.9%,为大陆带来69.2亿美元的旅游收入。2015年上半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170万人次,同比增长6.3%,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人数264万人次,同比增长3.8%,旅游已成为两岸人员双向交流的主渠道。2016年至今,因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

从1988年至2008年20年间,一直是台湾同胞单向赴大陆旅游,到2011年年底共计达7000万人次。2012年至2015年期间,赴大陆旅游的台湾同胞人数持续增长,。2016年至今,因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赴大陆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

(三)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

2017年8月21日,第五届“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贵州·台湾旅游产业对接会在安顺举行,双方现场围绕旅游教育培训及智力资源引进、旅游商品改造升级、民族服饰博物馆等内容,签订4项合作协议。省旅游发展委组织参会的台湾嘉宾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行进了考察,让台湾嘉宾深入了解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寻找相互合作的项目和方式,使贵州和台湾的旅游合作在环节上细化,在项目上深化,在产业上强化。这为六盘水与台湾开展山地旅游产业合作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

三、推进两地山地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尽管当前中印旅游产业合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但要将这些有利条件转化为合作成效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为此,双方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改善两岸关系。

旅游活动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政治影响的敏感度很高,政治安定了旅游业才可能顺利发展。两岸共同反对“台独”、认可和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更需稳固。有了政治大环境上改善,两岸的其他交流才可以顺利进行,这是两岸活动的一切前提。如果台湾当局能做出积极安排,为两岸旅游互动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不仅能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内地居民的赴台费用,还能增强内地居民的赴台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台湾的旅游吸引力。陆客赴台旅游是两岸民众和旅游业界的共同愿望,它不仅能满足内地居民的旅游需求,提升台湾经济的发展,更有益于增进两岸的了解、交流与和平,这也是开放内地居民赴台旅游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加强创新,设计新鲜的山地旅游思路。

旅游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促使旅游者开始选择个性化定制的旅游产品而非标准化产品,甚至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更多的游客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彰显自己独特魅力的产品或服务。因此,诸如野外生存训练、挑战极限等极具个性的山地旅游项目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正为此,在体验旅游中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山地旅游产品,即实行山地旅游产品市场的高度细分化和产品类型的高度差异性。产品内涵的情感化。人们逐渐开始注重游客追求快乐体验的旅游目标。根据游客更加注重情感愉悦和满足,渴望自由、温暖和舒适的愿望,增加了旅游产品中情感要素的比重,拓展了产品体验的领域和类型,主要包括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等,希望旅游者在自然或人工营造的体验中得到真实的审美刺激,进而融于其中获得心理愉悦,从而消除疲劳,留下难忘的、美好的回忆。

(三)相互进行山地旅游产业投资合作。

山地旅游产业合作不仅是相互吸引游客的合作,而且包括投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合作。六盘水与台湾山地旅游业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经验,台湾的优势在酒店管理、游客服务规范、连锁经营等方面,六盘水的优势在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综合配套能力等方面,这种互补性可以使两地山地旅游业开展相互投资合作。对于双方的投资方式,可采取独资、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等多元化方式进入。另外,旅游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也可以大力开展。

(四)简化旅游合作程序。

目前,大陆居民到台湾旅游、投资还很不方便,这不仅是旅游环境不佳的问题,而且还包括旅游合作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推进双方山地旅游业进行合作,还必须简化旅游合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取消或减少市场准入审批限制,积极落实签证备忘录条款,消除签证方面的障碍,提高政策法规方面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提供便利化服务,以促进双方人员往来和加强旅游产业合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