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锰、磷、铝土、镍、锌等资源富集,开采、加工技术领先,发展新能源材料基础坚实、态势良好。”省政协委员、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建六盘水市委主委陈婷婷代表民建贵州省委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指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等新兴行业的发展,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产业高速增长,我省发展新能源材料具备坚实基础、呈现良好态势。
陈婷婷认为,新能源材料产业作为我省十大工业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对贵州实现工业大突破、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一步有效利用好资源禀赋,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陈婷婷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政策赋能科技攻关。在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园区、产业和项目协同互促发展,避免雷同和恶性竞争。发挥政策赋能作用,研究制定专项政策,在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聚焦新能源材料产业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中优势资源共建公共服务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
二是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建议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金组建,通过股权、债券、风险投资等方式注入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进一步推进“政企银”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流程,扩大产业贷款规模,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继续深化工业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加强园区和重点项目用地、用电、用水和矿产资源保障,按照“要素随着项目走”的原则,由省级统筹专项配备用地指标,加强对全省项目用地的管理,不让行业发展因缺乏土地指标而错失发展机遇。加大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持续加强重点(优势)矿产资源“大精查”,着力提高勘查工作水平,实现增储上产。